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旅游美食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一村一品农耕档案:探源北京海淀区千年京西稻

    信息发布者:徐如明
    2018-08-14 19:00:40   转载

    一村一品农耕档案:探源北京海淀区千年京西稻

    中视新媒体讯(三农频道综合) “京西稻米香,炊味天知晌,平餐勿需菜,可口又清香”,这是老北京的歌谣,描述了京西稻在百姓心中的地位。如今,京西稻仍然是不少“老北京”念念不忘的回忆。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,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的京西稻名列榜首。

    京西稻早在东汉时期已开始种植,清雍正年间稻田面积有所发展。乾隆帝下江南,携回紫金箍水稻良种,在京西试种,称之御田;所产米供宫廷食用,称之贡米。京西稻米颗粒圆润、晶莹明亮,油性大、蛋白质含量高,蒸成的米饭香甜细嫩,松软可口。据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粮经作物科负责人介绍,京西稻之所以品质好,优越的自然环境功不可没,北京海淀是大陆性温带湿润季风气候,年平均降水量695.4 毫米,大都集中在七八月份,昼夜温差大,营养物质积累多,空气清新,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。而浇灌水稻的玉泉山水水质纯净,清澈甘洌,且有甜味,滋润了肥沃的稻田。

    一村一品农耕档案:探源北京海淀区千年京西稻

    新中国成立后,京西稻一直是首都地区唯一入选特供米。20 世纪80年代,京西稻米是国家重要活动和北京各大宾馆饭店的常用米。1992 年,海淀区上庄等5 个乡生产的稻谷被农业部评为“绿色食品”,成为营养型、无污染的安全食品。

    2000 年前后,由于水资源匮乏、城市扩建,大量稻田、村庄被改建、拆迁为住宅区、城市公园、科技研发区、商业项目、高尔夫球场等。京西稻种植面积以每年1 万~ 2 万亩的面积锐减、处境濒危。

    2008-2010 年,在家庭承包种稻生产经营方式基础上,组建上庄镇西马坊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。据了解,京西稻谷的种植需要纯净的水源、特殊的光照和局部的温差,而上庄京西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具有两大得天独厚的优势,非常适于京西稻的种植和管理。一是地理位置独特。生产基地采用翠湖湿地的水进行分渠灌溉,丰沛水源灌溉出的京西稻格外香甜;基地建良种田,年年观察良穗,通过选用优良的种子防退化。二是产品标准化。通过“种子标准化”、“生产资料标准化”、“生产技术标准化”等手段确保大米安全健康,农业专家将水稻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,制订成文字简明、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,向农民推广,43套农业标准对于全程均有严格的质量控制。

    2013 年,西马坊村将农用地全部流转回村集体,成立了村办企业,突破了“分田到户”局限,实现了统一生产经营管理,连续举办京西稻插秧节、收割节、稻田垂钓等体验活动,进一步提升了京西稻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,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。

    2014 年,北京市海淀区农村工作委员会提出保护性发展京西稻,研究制定《海淀区京西稻保护性种植规划》。按照“生产优质产品、建设优良生态、打造优美景观、承载历史文化”要求,塑造集优质产品种植与优美生态景观建设、历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乡土特色品牌。重点完成种质资源保护、节水与水源生态修复工程、品种保持与改良工程、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、生态景观田建设工程,文化传承工程等,逐步恢复历史上京西稻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。

    经过努力,京西稻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,加大了对地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。同时,在充分考量了京西稻的历史性、系统性、持续性、濒危性后,京西稻被评为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划定专门农业遗产保护地,种植面积只能增不能减。

    一村一品农耕档案:探源北京海淀区千年京西稻

    过去,京西稻田傍依着北京的西山,以玉泉山、万寿山为背景,穿插于清代御园之间,与皇家园林相得益彰。种植地区水网密布,水面与稻田交织在一起,荷花飘香,小桥流水,曾让乾隆皇帝慨然赋诗“十里稻畦秋早熟,分明画里小江南”。独特的皇家历史文化底蕴、层次分明的农业湿地景观,与悠久的稻田民俗文化,维系着北京人的记忆和乡愁。而今,京西稻不仅在众多京城市民心目中,仍然被当作乡愁的一个载体,同时,寓居京城、来自全国各地稻作区的人们也盼望在那片稻田中看得见山、望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。

    • 责任编辑:赵欣、主编邮箱:1533896222@qq.com

    • 中视新媒体三农频道原创专栏《一村一品农耕档案》诚征协办单位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